“开卷文珠——春天的故事与情怀”系列讲座第三讲|人间相媚争如许——《人间词》《人间词话》里的春天

Body
招邀青山入闲庭,人间相媚争如许。四月天,青山含笑复含颦,正是游春最佳季,中文系(珠海)于4月1日晚在海滨红楼15号举办了“开卷文珠——春天的故事与情怀”系列讲座第三讲。讲座题为《人间相媚争如许——<人间词><人间词话>里的春天》,由邓菀莛博士主讲,姚鹏举博士主持。
讲座伊始,邓菀莛老师提出,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,表现人的内心情感,阅读为此应该尽量从文本浅层阅读达至深层理解。品读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词作,尤其需要做文本细读与深思。邓老师认为,分析王国维所作《踏莎行》(绝顶无云),可以探寻《人间词》所寄蕴之“春天”,也可以追寻《人间词话》及静安心中之“春天”。结合历代诗人所描绘的青山诗句,邓老师分析了《踏莎行》(绝顶无云)所展示的青山意象。其后,她又结合这首词的创作背景,说及1904年至1907年王国维创作词的具体情况,由此指出《人间词》所表现的关于现实与理想、真实与虚幻、造境与写境的复调书写和多重呈现。

在对《人间词》做细致的文本分析与深入解读基础之上,邓老师认为,王国维词中关于“春天”的构筑,与其词学理论主张相关。她也指出:《人间词》《人间词话》中表现了王国维的词学观、艺术观、人生观,又以“境界说”的倡导,推导“形上词”的诞生,展现词学发展的“春天”。
“山川非吾故,纷然独相媚”,在邓老师的带领下,同学品读着王国维词作的独特艺术审美,也体悟着王国维的哲学思想与文学观念。而在提问环节,同学们也与邓老师探讨了“有我”之境与“无我”之境的区分、文学与哲学关系等问题。张文澍教授、姚鹏举博士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人生经历,分别提出了独到的见解,给予同学们启发。最后,系主任朱崇科教授做总结发言,他勉励同学们要在阅读中净化心灵、反抗绝望;同时,他也鼓励主讲人要努力做到雅俗共赏、深入浅出,以进一步打造“开卷文珠”系列讲座的独有特色。

“朝朝含笑复含颦,人间相媚争如许”。通过邓菀莛老师细致深刻的讲解,同学们在中华诗词所呈现的心性与艺韵之美方面,获得了深厚的学术滋养与独特的审美体验,进一步地感受到了传承中华国学、坚持文学本位的重要意义。